http://www.gfjxx.com 2022-11-02 16:47 教師招聘網 [您的教師考試網]
宗炳曾在《畫山水序》中提出“臥游”的思想,即人在年輕的時候可以通過游歷名山大川,游山玩水,來達到修禪悟道的過程,但是人一旦上了年紀,就再也不能進走動,只能躺在床榻之上,此時如何進行修行呢?宗炳的回答是“臥游”,將山水畫于卷軸之上,掛在墻壁,躺在床榻也能來欣賞山水,達到修禪悟道的境界,以此安度晚年生活。
今天要講的《安晚冊》中的“安晚”二字,指的也就是宗炳所說的安度晚年之意。因此,八大山人在這里營造的同樣是一個畫中的精神世界,沉浸在畫中,以此來慰藉自己的余生。
《安晚冊》是朱耷晚年的作品,多幅小畫組成,圖中展示的巨石小花圖便是其中一幅,畫中題跋“問君善吹笛,已是無蹤跡。乘舟上車去,一聽主與客”,出自于魏晉時期的典故。
魏晉時,王徽之(王羲之的兒子)應在去東晉的都城建康路途之中,青溪碼頭之上,忽然傳來悅耳的音樂,王徽之便去找尋樂聲的出處,這時船上一位客人道,“這是桓野王(桓伊字野王)”,當時的官職比王徽之高了很多,但他并不在意,命人對桓伊說:“聞君善吹笛,試為我一奏。”桓伊此時已是高官貴胄,沒有表現出傲慢和無禮,而是接見了王徽之?;敢磷诤采?,出笛吹三弄梅花之調,高妙絕倫。中間二人并沒有交談,吹奏完畢,桓伊隨即上車走了,為后世傳為一段佳話。
畫中借用此典故,將桓野王比作巨石,不以高大自居,而是溫文爾雅,將王徽之比作小花,不卑不亢,處之泰然。同時用筆灑脫寫意,揮灑自如,寥寥幾筆,將人生哲理和意寓畫于紙上,用筆著墨不多,處理的十分巧妙,也體現出了八大山人晚年的豁達與超脫。
八大山人早年畫作多是表達憤世嫉俗之情,這要追溯到當時的社會背景,明末清初,作為明朝的皇室子弟,身世更顯凄涼,敢怒而不敢言,只能將自己的情緒抒發與繪畫之中,但此時的八大山人和晚年畫安晚冊的心境截然不同,安晚冊中的鳥魚形象,不再是白眼登天,也不再是“墨點無多淚點多”的無可奈何,而是閉眼小憩,與世無爭的從容與豁然。
也許這也是一個人經歷了常年的磨難,最終發現自己無法左右命運,時代的波濤已經卷走了一切,不再是“哭之笑之”,也不是“聽之任之”,而是自己創造出了自己能夠自洽的精神世界,安然閑適,安度晚年,就像這幅巨石小花,不卑不亢,超然灑脫,這也是八大山人晚年的真實寫照。
推薦閱讀:
責任編輯:欣欣
上一篇: 教師招聘美術基礎知識:陶器與瓷器
下一篇: 教師招聘備考:半命題作文指導
公眾號
視頻號
小程序
APP
京ICP備16044424號-2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3064號 Copyright © 2001-2023 hteacher.net 北京中師華圖文化發展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